乐器乐队

乐器乐队

DTX450K


DTX450K拥有3区感应小鼓打板TP70S,可表现敲击鼓边的声音(open rim和close rim)。 Yamaha电子鼓大鼓打板亦提供了真鼓的大鼓触感,而HH65脚踏钹控制器可产生逼真半开(half-open )声音效果。另有3片10”铜钹打板,坚固钢制支架系统,使表演更稳定。

  • 真实的打鼓演奏经验
  • FP6110A 大鼓踏板是一种近似传统鼓的大鼓踏板。除了家中练习之外,亦适用于录音室中
  • HH65脚踏钹控制器可产生逼真半开(half-open )声音效果
  • 3区感应小鼓打板TP70S,可表现敲击鼓边的声音(open rim和close rim)。
  • 10”铜钹组
  • 7.5吋打板耐用度及演奏性佳
  • DTX400U音源器拥有169种音色
  • 10组预设鼓组 (可编辑/可覆写)
  • 10组训练模式
  • 10组乐曲
  • 可扩充性 - 额外增加铜钹打板
  • 坚固钢制支架系统,使表演更稳定。

Snare : 7.5吋打板

Tom : 7.5吋打板

Floor Tom : 7.5 吋打板

Bass Drum : KU100 (KICK感应组)

Hi-Hat : 10吋打板

Hi-Hat 控制器: 双大鼓效果

Crash Cymbal : 10 吋打板

Ride Cymbal : 10吋打板


10种逼真的鼓组音色

  • 枫木传统鼓组音色(maple custom)

枫木可传达丰富音色与较长的延音,天生的质地与温暖音色可适用于多种音乐类型。 Yamaha Maple Custom这套鼓组音色包括了枫木小鼓、中音鼓及大鼓。本套鼓组音色铜钹组包括了18”Crash铜钹、14”hi-hat双面钹及20”Ride铜钹。

  • 橡木传统鼓组音色 (oak custom)

Yamaha为首位采用橡木制造传统鼓的制造商,橡木可传达浑厚、高响度、敏锐及清晰的特殊音色。本套鼓组音色铜钹组包括了18”Crash铜钹、13”hi-hat双面钹及20”Ride铜钹。

  • 双低音大鼓的摇滚传统鼓组音色(Hard Rock)

适合强大、震撼、狂野的音乐类型。录音室技术、开放式音调提供本鼓组摇滚、重金属曲风。本鼓组使用hi-hat控制器为大鼓踏板之一,故您可使用双大鼓玩摇滚曲风!本套鼓组音色铜钹组包括了19”Crash铜钹、14”hi-hat双面钹及22”Ride铜钹。

  • 70年代经典传统鼓组音色(Vintage)

本鼓组适合多种音乐类型,特别是70年代曲风。基于经典大筒身的美国鼓组,可传达有如”king”般的壮丽音色。本套鼓组音色铜钹组包括了16”Crash铜钹、14”hi-hat双面钹及22”Ride铜钹。

  • 小鼓音调较高的传统鼓组音色(Funk)

源于Yamaha传奇的桦木传统鼓组,中、低音清脆又干净,高音区坚实。本套鼓组音色铜钹组包括了16”Crash铜钹、13”hi-hat双面钹及20”Ride铜钹。

  • 小鼓音调低沉的传统鼓组音色(Session)

紧实、全音域的套鼓音色,可与许多音乐类型协调搭配。包括了Yamaha橡木 传统鼓组大鼓、枫木传统鼓组中音鼓及超厚筒深的签名小鼓。本套鼓组音色铜钹组包括了17”Crash铜钹、13”hi-hat双面钹及20”Ride铜钹。

  • 适合爵士鼓打法的传统鼓组音色(JAZZ)

紧凑、饱满的鼓组音色,来自薄筒身鼓组。非常适合爵士乐风。而铜钹组可完忠实表达爵士乐风,更搭配了大量丰富的crash 及hi-hat音色

  • 电音鼓组音色(R&B)

电子声音是电子鼓必备元素。提供多组传奇的鼓乐器音色及当代蓝调节奏(contemporary beat box )取样音色。不论是80年代house、舞曲或的hip-pop及R&B音乐类型,本鼓组音色皆能完美诠释。

  • 适合行进曲的鼓组音色(Marching)

本鼓组包括了音乐会专用的大鼓、Yamaha MS-9214行进小鼓、高音调的中音鼓及管弦乐团般的铜钹组,可提供新音乐类型运用。

10. 各种打击乐器声音的鼓组音色(Percussion)

10组练习

1. 节奏闸-Rhythm Gate

有效提升您耳朵的节拍精确度。如果您未能在正确时间点敲击打板,则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此功能将协助您建立律动感(groove)及节奏感(Rhythm)。

2. 速度加快/ 降低-Tempo Up/Down

在保持节拍精确度的同时,您的敲击速度能达到多快?当跟着节拍器演奏时,若您的节拍精确度佳,DTX400主机会自动加快速度(tempo);反之则会降低速度,直到您练习足够为止。

3. 节奏变化-Change Up

跟着7种不同练习节奏演奏,练习节奏每隔2小节变化1次。加强您演奏时,维持节拍的精确度。

4. 节拍点检查-Groove Check

可使用节拍器或乐曲伴奏2种方式,利用数字按钮指示灯显示您打击节拍过快或过慢的程度, 确认演奏准确性。

5. 小节静音-Measure Break

透过此种方式设定一些小节的节拍声静音,可帮助您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以定速度演奏,不致于超拍或拖拍。

6. 即兴演奏-Easy Session

在乐曲伴奏下,能准确、任意敲击打击板,有如与其它乐队成员的即兴排练。对初学者而言是建立演奏信心的佳方式。

7. 节拍点追踪器-Groove Tracker

利用点亮的数字按钮,显示播放的练习乐段,这些乐段将自动反应出您演奏时的速度和力度。

8. 打击板闸-Pad Gate

当您的演奏与练习乐段完全一致时,打击板才会发声。

9. 声部静音-Part Mute

可任意将1个或多个声部(即hi-hat、小鼓、大鼓、中音鼓或铜钹组),以及伴奏乐曲的乐器声部静音。

10. 快速打击-Fast Blast

Read More  

架子鼓教程4

架子鼓教程之--第四讲:单击

关键词:十六分

我们说的单击,是在各种速度下以十六分音符形式击打完成的。

提倡初学者,最初的练习速度,是要从慢到快,速度要慢慢的叠加,

击打毕竟是靠一点一点累积的,切记不要急于求成。

我们长时间在一个速度下完成击打,能让我们熟悉并且准确的完成时值击打。

完成手上击打的同时,还要想着脚下的四分音符的演奏。

注意,我们说的是演奏,而非"打拍子"(切记)。

这样在无形中就培养了我们的四肢协调运动。

从而脚的调动也是对自身节拍感的进一步加强。

脚下的内容,我们会在后面涉及到,现在只要记着,脚要演奏四分(音符),就可以了。

▲.  {三个一}:同学们要了解的

  • 每一个内容的进行,都是在前一个内容很好的完成之后,再来进行的。
  • 每一个内容的展开,也同样是要在一个内容的很强熟知度下来完成的。
  • 每一个我们讲到,提到的内容,或多或少的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告知大家

    那些要求与细节,就是在为我们以后的击打技术,埋下的伏笔。

    击打好与坏,高与低的评价标准,也就体现在于我们的要求与细节上的处理了。

▲.一个速度或者一个击打内容很好的完成的标准,

    则是,我们的手达到了,"自我运动"的时候,这个速度或者这个内容我们就基本掌握了。

   (掌握的定义在于,可以轻松很好的运用,怎么变化都能驾驭的了)

▲.击打的东西可谓是,博大精深,一定要细细品味。有趣好玩儿的还在后面呢~!

 *▲强调:每一讲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前一讲的基础上进行的。

Read More  

架子鼓3

继续上次的话题,定点练习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大概是可以和别人聊天也能保证自己能打好,就可以考虑开始进行单击的练习了。其实练好定点是很重要的事情,只不过往往刚开始练习而且又看着别人噼里啪啦的敲的那么开心,难免会有点心急,于是我当时就心急了……不过后来回头思考了下当时只定点确实是很难达到赵老师的要求,因为并不了解用意,也不知道需要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后来开始单击之后才明白了定点的重要,再回头来稍微补了下定点,就OK了。

然后呢第二节课就是单击了。其实单击就是Rlrl,R指重音,我开始一直以为单击就是RLRLRLRL。。。具体打法就不累赘了,还是总结下练习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首先要纠正下部分朋友的错误的意识,不少朋友认为单击能打多少的速度才最重要,其实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正确的想法应该是打准时值最为重要!其次是重音的力度,声音的弹性,三个弱音是否轻重相同,律动感是否强也非常的重要!不要错误的认为要打到了一定水平才需要去了解律动,而应该从日常的练习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律动感!是不是有朋友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单击,老师打出来的就是比自己的好听呢?排除基本功的因素,律动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那么第一条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盲目提速,先用低速40或者60(看个人能力),找到单击的感觉,把每个音都打好,时值打准确,轻重打均匀,把身体的感觉培养出来,这个才是重中之重!我开始的时候就是因为有些心急,一些小细节没有把握好就提速,才导致后来的问题。

2. 不要忽略重音,这点是不少人会遇到的问题,就是一打起单击就只注意那三个弱音是否轻重相同,就忽略了第一下重音的击打,导致重音不是重音。

3. 左手击打的方法是仅把鼓棒轻轻下压,用手腕来控制,轻轻击打鼓垫,而不应该有明显的抬手腕的动作再去击打鼓垫!

Read More  

架子鼓第一讲:坐姿与持鼓棒

架子鼓教程之--第一讲:坐姿与持鼓棒

关键词:正确坐姿与持鼓棒

持鼓棒(握鼓棒)是所有打击乐手的开始。


持鼓棒有两种(很多人认为把直握式又分成了两种)

标准和直握(手掌相对和手掌向下两种)
 

根据交流的需要我们暂且重点讲解直握式持鼓棒发。
 

持鼓棒的基本姿势:

以食指的第二关节(整个第二关节,不是第二关节处,

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使用靠前或者靠后一点)和拇指肉厚部分轻握鼓棒,鼓棒的尾部置于手掌外侧的肉厚部位。

手掌心向下,调整手掌内侧(拇指一侧)与小臂内侧成基本直线。鼓棒穿过整个手掌再与小臂成基本直线。

其余三指轻护鼓棒。
 

注意事项:

1.鼓棒的持拿位置基本以鼓棒的末端稍微露出手掌为宜(不是必须三分之一处)
2.三点一线 即小臂 手掌 鼓棒为一条直线(这是为了更直接的发力和对力量的更敏锐控制)
3.手掌心必须向下。(只有手掌心向下的时候我们的上下击打才有可能是运用腕子)
4.拇指和食指轻握鼓棒。(以这个两个发力点形成一个支点,翘点位于手掌肉厚部分)
5.其余三指轻护鼓棒。(三指指尖不能与手掌发生接触,否则必然会影响鼓棒的灵活运动)
 

基本坐姿:

坐姿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击打,科学的坐姿也是击打的基础。
 

首先:是鼓凳的调节。鼓凳的高度大约略高于膝盖为准(为了能够保持大腿与地面的平行关系)。

坐到鼓凳上,小腿与大腿之间成大约九十度(也可根据个人的情况和习惯稍微大于九十度,但不能太多)。

上体与大腿成基本基本九十度角。身体重心落于两臀。
 

注意事项:

1.小腿与大腿的角度一定要把握正确。

(在任何情况下小腿都不可能和大腿成小于90度角, 那样会从根本上压迫踝关节的使用发力。

也不能太过于90度角,这样会使踝关节的运动幅度受到限制)。注:踝关节的使用基本以脚后跟的灵活运动作为标准。  

2.大腿与小腿的角度,上身与大腿的角度都要正确把握。

无论是大腿还是上身的角度过于脱离这个角度都会把部分体重压迫给换关节,这样会造成踝关节的负重发力。

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以后的双踩练习会更加凸显发力的困难)
 

3.重心落于两臀之间。不能落于左脚或者右脚,不管是重心放置任何一只脚都会导致其不能灵活击打。
 

▲.大家可以慢慢的体会一下上述内容。

▲.很多爱好者由于没有重视这方面的要求,导致到达一个技术层面的无法提高。

Read More  

架子鼓教程第三讲:节拍感


关键词:(节拍器)嘀嗒之间的平均速率

在音乐的海洋里,每个乐手不可或缺的一个设备,我想应该就是节拍器了。

节拍器,是对我们自身加强节拍感很好的一个工具。

既能增强我们对时值的掌握,又能提高我们对拍子的准确性。

每个人对音乐的热衷程度,和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不同,所以对节拍感的强弱也是有一点关系的。

但节拍感, 绝非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我们后天不断的积累,一次次的强调,练出来的。

那么节拍器,就是帮助给我们的肢体传递信号,强调节拍的,从而加强自身的节拍感。

我们第二讲讲的是定点,其实练定点的同时,就是我们对节拍感的潜意识训练。

当我们在同一个速度下,手形成了"自我运动"的时候,有没有节拍器对我们来说就都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已经对节拍的稳定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起到了加强节拍感)。

▲. 鼓手在乐队中,可谓是控制节奏的主要灵魂人物,

     所以对节奏(节拍)的要求是严的,对节奏(节拍)的敏感性也是要强的。

 ▲.节拍感这一讲,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对节拍(节拍感)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

Read More  

架子鼓教程之--第二讲:单击定点


关键词:单击定点的要求与细节

如果说,持鼓棒是所有打击乐手的开始。那么,单击定点就是所有打击乐手们的全部。

单击定点,是建立在基本坐姿与正确持鼓棒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单击和定点又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解动作,单击是腕子运动的过程,定点是腕子运动之后手对鼓棒的控制力。

所以单击定点就是运用腕子和掌握控制的全部。使我们的腕子具有爆发力。


▲我们以槌头,手腕和胳膊肘这三个点看做为一条线,槌头和胳膊肘这两个点不动,

只动手腕这一个点(注意是上下运动),尽可能向上抬起腕子,抬到头扬起你的腕子用力向下击打鼓垫,

击落后的瞬间用食指的第二关节和拇指内侧,控制鼓棒,定在打击面上,这样就完成了单击定点的一个全过程。


▲注意事项(也是解析定点的过程):

1.当手腕上下运动的时候,其他两点(槌头和胳膊肘)保持不动,只要随着腕子的上下运动而运动即可。

 (胳膊肘千万别左右晃动)

2.抬手腕的过程中,手与鼓棒一直是保持向下的,千万不要上扬(上翘),不然就违背了只动手腕这一个点的要求。

3.尽可能向上抬起,是为了让手腕的运动幅度,得到充分的利用,迫使腕子主动发力。

  是为了以后的高速打基础,损失距离提高速度,腕子的运动幅度小了,既距离小了,速度得以提高。

4.上述划线的"用力"两个字,是在没有速度的情况下(既分解的慢动作)。是要用力气的,我们都知道,速度等于力度,

  当我们下落速度快的时候,力度自然而然的就有了。

5.击打后我们要控制住颤抖的手,并且将槌头控制及掌握在离打击面近的地方(不能贴在上面)。

  练手对鼓棒的控制力(要先学会控制力量,再去利用力量)。

6.定好后要注意,鼓棒要与打击面形成一个小于30°的夹角,是为了让槌头低,而不是整个鼓棒。

7.两鼓棒的槌头一定要齐平(一高一低,一前一后,都会造成力度的不均匀)。

▲大家可以慢慢体会上述内容,加油~!

Read More  

给架子鼓初学者提个醒



   对初学者来说,最大的障碍在于经常做一些无效、低效的练习,而自己浑然不知。因此,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无效练习。阻碍你进步的无效练习有:  

1. 爽快的发泄 :
   就是一坐上鼓凳,凭着对鼓的热爱,对着鼓猛槌乱打,不知所云,但却心情很好,汗流浃背。无思考的练习,只是浪费一些体力、徒增无谓的莫名充实而已。这是最可怕的事。也就是说你打 3 个小时,就浪费 2个半个小时的生命。  


2. 不求甚解 :
   不按部就班,而是听到高手打鼓,就私下模仿,没有理解鼓谱与手法(脚法)。 导致的结果是: 
 (1)永远也不会正确(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内容是什么,没有问,也不想知道) 
  (2)永远也不会记得(因为不知内容无法记谱 , 所以因不确定而将再度忘记) 
  (3)永远是半吊子(如果一直练下去 , 就好像在沙滩上建房子一般 , 结构是坏的) 
  (4)永远要从头学起(因为基础是坏的 , 只好拆掉坏根基重盖了)  


3. 分心 :
   正在练习基本功阶段,又想玩鼓机。发现吉他手的样子很潇洒,又想学弹吉他…  要知道,全神贯注地很专心的练鼓是一件辛苦甚至是枯燥单调的事 , 完全比不上爽快发泄的那种畅快。所有的大师都曾经是“学生”。 但是,只要是痛苦的每一分钟,你都是 100 % 在进步。切记!  


4. 简化:
   这是一种成功与失败一念之间的关键。初学者常碰见的对于歌曲取舍的问题:这首曲子的过门有两个抓不出来… 怎么办?可不可以这样打? 回答永远是:不可以。请老师帮你抓 , 写在谱上 , 你自己练起来以后再放进歌里。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可以改呢?原因很简单: 
  (1)如果该曲不会的地方太多 , 表示程度相差太大,根本不必改,而是放弃,等到更厉害时再练不迟 。 
  (2)如果因打不出来而改 , 一定会打成自己原本就会的东西,也就是你放弃这一首歌里面唯一会使你进步的东西。 
   所有的都不能改吗?倒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全部都可以打的出来,你就可以尝试挑战原作者来改编。如果你自觉改完比原著更有韵味,可以尝试改改看。但是 ,千万不要因为打不出来而选择自我放纵的简化。  


   上述四种我称之为无效或低效练习。 对初学者而言你的练习越偏向以上叙述的方式 , 原地踏步的机会就越大。一定要戒掉这些习惯 , 再多做有效练习,才会事半功数倍。 


(二)重视鼓谱  


   懂得看谱、写谱,将使你一日千里,并能更有效、更正确地学习爵士鼓的高级演奏技巧。  

鼓谱的存在价值:  


1. 是你学习过程的所有证据:
  有没有学过、学好,一目了然。你可以将每次的练习过程 , 详细按日期记载当天的进步情形 , 等到下一次再度练习同样的课程时,就知道从哪开始加强。将来你成为鼓教师的时候 , 同时也就成为你的教本。  


2. 规范练习与交流的前提 :
   目前,许多教材、资料的记谱方式不完全统一,但大的规范已经形成。常常有初学者问:“老师,这本书的鼓谱与原来学的不一样,我看不明白”。其实,只要善于分析、总结,掌握必要的乐理常识,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关键是要多看谱,遇到新的谱子才不会紧张。 


2. 是你抓歌的永久保存资料 :
   抓歌是鼓手练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将听到的歌曲中的鼓点记录在谱纸上,因为一首歌有很多小节,脑子再好,也无法准确记住。抓歌记录的鼓谱将成为你从事职业鼓手的履历表.是鼓手的财富你可以带着它们去任何一个乐队,都永远不必重抓。  


3. 锻炼你演奏从来不会的曲子的技能 :
  一个鼓手经常要进行演唱会的现场伴奏,临时拿到歌手发下总谱, 立刻就要演奏 ,如果那是你连听都没有听过的新曲子,而你没有视谱能力,面子得失是小 ,节目也要完蛋。  


4. 你可以任意排谱 , 自我提高 :
拿出谱纸来任意乱填, 填的时候千万不要思考。因为人是有思维惯性的,若是思考 , 就会越来越趋向原本你就会的东西,这种练习的效果也就消失。时常会有你从来没有想过的节奏或过门出现,只要一出现,立刻练起来 , 你今天就有进步 !! 因为你学到了新的东西。 但请注意:记谱的拍子、休止符、音符、是必须有乐理的正确要求的,因此,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识谱、视唱练习,掌握必要的乐理,对鼓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功。  


5. 乐谱是乐手纸上谈兵、技术探讨的工具 :
  乐谱发展自今已经非常完备 , 所有音乐上的问题 ,都可以纸上谈兵,也就是可以研究、讨论、 创新、 更正,然后可以实际在鼓上完成。 


(三)大量吸收资讯  


   对于初学者来说,对鼓的认识往往是凭自己的兴趣,也许是一次演唱会上鼓手的潇洒让你心情澎湃,也许是自己喜欢的歌曲节奏令你莫名冲动,也许是琴行的套鼓使你爱不释手。但是,要成为一名鼓手,一个自己想象中的鼓手,就不仅仅是报名参加一个学习班,或者纯粹自我摸索那么简单。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成为一名鼓手,必须大量吸收资讯。 
注意,学鼓其实是在资讯的大量吸收与消化过程中的自我练习。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初学者面临的困境:  


1. 初学者对学习缺乏起码的认识 :
   今天,几乎所有的教材和老师都回强调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甚至也告诉你为什么要练基本功,但初学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依然是无法将基本功与节奏、SOLO联系起来。我听到学生最多的提问是:我需要练多长时间才能演奏?我往往会反问一句:你要演奏到什么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热衷于抓歌,学了没多长时间,就跟着唱机打鼓。没错,基本功的练习是学鼓的关键,而且必须持之以恒。同时,鼓励初学者听歌、抓歌,维持学鼓的热情与兴趣。但要成为一个鼓手,你首先必须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学鼓?有多少时间练鼓?我心目中的大师是什么水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讯。  


2. 短训班的局限性提升了资讯的重要性 :
   目前,学鼓的主要途径一是科班出身、专业训练。二是短期培训、业余学习。三是“自学成才”。第一种情况我们不讨论。第三种情况下,资讯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大量的资讯就是自学者的老师。第二种情况下,资讯的多少直接决定学习效果。我们首先分析短训班,其目的肯定是挣钱,一般20课时,每课1小时。我们知道,学鼓的关键是练习,这种培训班最大的弊病在于,学习者的练习情况往往左右着老师的教学,老师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20课时结束后,学生不能什么都不会。因此,一般开始阶段是老师领着学生学,接下来是学生牵着老师走,教学计划往往由于学生的练习进度而打乱,但20个课时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到最后几节课老师往往会教你进行歌曲伴奏,甚至是几条即兴鼓SOLO ,你好象把爵士鼓的课程都学了,但结业后却… 学生的感觉是:基本功我学了、节奏老师教了,但我还是打得不好,学鼓真难,不象我原来想象的那样,还不如学键盘,咳,幼儿园的小朋友半年就能演奏电子琴,我…… 
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资讯,对学习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不管是采取那种方式学习,你都能很好地把握自己。  


3. 国内的现状要求你必须掌握大量资讯 :
   爵士鼓作为西洋乐器,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资讯太少。从爵士鼓的环境来说,我们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港台。 
首先是学习的途径。在国外有专门的杂志、大量的教材,而我们没有一份杂志,教材好象还是“郑建国教授”的几个版本一统天下。国外经常可以看到大师的现场,还有DVD等音像资料,而我们目前只有“曹平VCD”等极少的几个版本。 
其次是经济实力,我想除非你的钱太多,否则,你可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器材。节拍器、鼓拍机、鼓机、静音练习鼓、各种品牌的套鼓、套鼓的不同产地、不同系列、多种组合,电子鼓等等,需要哪些?哪些是好的器材?哪些是我需要买的器材?如何购买,购买什么?初学者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资讯,势必将来后悔。  


那么如何大量吸收鼓的资讯呢?  


1. 听音乐 :
   打鼓是技术,讲究技巧。但鼓的技巧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多听音乐,综合提高是许多鼓手常常忽视的问题,技术再好、打的再快、再花哨,离开了音乐,什么都不是。节奏与旋律是不可割裂的。音乐种类最好不限制在只有自己喜欢的范围 , 要广泛。听完再从头听鼓的编制, 为什么会在这种曲子格式里这样打。建议初学者练习抓歌的初期,多听一些节奏明显、编配简单的曲子,如国内80年代的部分流行歌曲。  


2. 选教材 :
   国内的教材很少,可以按照老师推荐的教材来练。如果在国外有亲朋好友,选一些好的国外教材最好,这样,至少你明白什么是最好的。国外的教材(书、CD、音像〈VHS、VCD、DVD等〉)可以分为三类: 
综合类 : 介绍许多类型节奏及手法练习 
主题类 : 只介绍某一特定节奏或手法的 
个人 STYLE : 某知名鼓手个人惯用绝活 
当然,英文不好的朋友可以看一些港台的教材,反正比国内的好多了。  


3. 看表演 :
  再也没有比看 LIVE , 更真实的事。除了鼓手的专场LIVE外,演唱会、乐队排练等,都能更深入了解鼓的千变万化,也能激发你刻苦练习的自觉性。  


4. 上网 :
   经常登陆互联网,查询有关爵士鼓、打击乐的信息动态。一种是知名乐器制造商的主页,除了详细的产品介绍外,往往都有一些大师言论、学习资料;二是专门的爵士鼓、打击乐教学站;三是著名鼓手的个人主页;四是鼓爱好者的个人主页;五是部分琴行的网站。 
目前,有关鼓的网站以英文居多,如果你的外语不好,建议不要采用翻译软件,因为音乐术语的翻译往往不准确,容易误导。

5. 多交流 :
   与老师、鼓手经常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将自己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共同进步。此外,如果组团,要与其他乐手多交流沟通,不要认为鼓就是节奏,旋律部分与我无关。建议鼓手经常到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的音乐影视栏目的打击乐器讨论版参与交流,那里有不少高手,精华版有很多资讯。  


6. 看媒体的相关报道 
  一些电视、杂志、报纸、广播等媒体除了鼓的相关广告,最新产品介绍 , 最新专辑评介外 , 还有高手人物专访,音乐知识介绍等,都是一个鼓手需要了解的。一个只关心节奏与演奏技巧,而对音乐领悟力差的鼓手,绝对不是好鼓手。

Read More  

网络资源

https://www.19lou.com/r/1/16425375.html


单击的重音移位,一共有十五种,分别是:

1.十六分的第一个音为重音

2.十六分的第二个音为重音

3.十六分的第三个音为重音

4.十六分的第四个音为重音

5.十六分的第一和第二个音为重音

6.十六分的第二和第三个音为重音

7.十六分的第三和第四的音为重音

8.十六分的第一和第四个音为重音

9.十六分的第一和第三个音为重音

10.十六分的第二和第四个音为重音

11.十六分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音为重音

12.十六分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个音为重音

13.十六分的第一第三和第四个音为重音

14.十六分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音为重音

15.十六分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音全为重音

Read More  
I BUILT MY SITE FOR FREE USING